教育部出台的最新政策十条是什么

2023-12-19 19: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其中,最新的十条政策如下:

一、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起点,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强化法治保障十分重要。教育部将推动各地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加快补齐学位短板,有效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二、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

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教育部将推动各地深入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切实提升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持续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和手机管理工作,着力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三、促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

高中阶段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从未成年人转变成青壮年劳动者的关键时期。教育部将指导各地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充分激发办学活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四、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改革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基础工程。教育部将推动各地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五、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教育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系统谋划综合性、基础性、战略性的举措,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六、积极发展城镇社区教育

城镇社区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扩大社区教育试验区范围,完善试验区管理制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研制国家资历框架,建立与国际标准相衔接的课程认证证书制度等配套制度。

七、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工作

民族教育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力量。教育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教育工作全过程,坚持依法治教、团结稳疆的战略方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一体的共同体理念。

八、加强教育对外开放合作

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和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以全球视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

九、坚决守住校园安全底线

校园安全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教育部将持续健全校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依法处理机制,深入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切实维护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和校园和谐稳定。

十、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教育部将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严防严查各类隐形变异培训行为;同时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制度等顶层设计。